折叠屏手机为什么还没成为主流?
时间:2024-01-08 12:31:05
小编:佳佳手游网
仔细回想下「折叠屏」这个产品概念开始落地,已经有 4 年多时间了,但感觉到现在才刚刚走过「市场验证」阶段。
纵观整个数码消费品的发展历史,几乎没有一款产品,能有这么长的「市场验证周期」。大部分新的产品尝试,顶多一两年,如果没有成功,就会被时代冲刷下去。
折叠屏却不一样。落地 4 年,由于价格等原因,它从未受到主流消费者的青睐,整个品类的国内出货量一直停留在百万级别,连主力旗舰的零头都达不到。但它却吸引着手机厂商,持续投入资源,探索这个方向。
4 年显然也不是白摸索的,我看了下 IDC 发布的报告,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几个季度下跌,唯有折叠屏产品逆势增长,同比出货量涨幅高达 70%。
我现在还记得去年年底 OPPO Find N 发布后瞬间被预定一空的盛况,以及这个产品背后的「产品经理」刘作虎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登台时台下的欢呼,这都是手机圈近年来少见的盛况了。显然,折叠屏依旧是一颗有潜力的种子,代表了智能手机形态进化的理想,也代表了未来市场洗牌的方向。
那么折叠屏手机的宿命就是 1-2 百万台的天花板吗?除了通过规模效应逐渐让折叠屏手机的价格降下来,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「盲区问题」?
01 回到「过日子」的思路上来
手机的任何一种新技术方案,第一时间的价值都是「炫酷」带来的购买欲望。折叠屏显然也走过了一样的阶段。当年万元上下的价格,加上还远远不成熟的工艺和多屏交互,客户基本上都是为「炫酷」买单的。
这也是折叠屏这些年肯定有市场,但市场总量又不够大的原因。「大」是第一批 early adopter 的关键需求,毕竟目前买折叠屏的消费者里,不少都是看中了它的「炫」。但实际用起来,这并不是一个「过日子」的最佳选择——一个平板级重量的家伙,就算能折叠,你也很难把它真的当手机去带出门走天涯的。说白了,如果折叠屏想要渗透进市场深处,成为更多普通用户的选择,就不能只是做「大」。
我承认,这一点我深受 OPPO 首席产品官刘作虎的影响。他说折叠屏手机应该在内屏和外屏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,一个「黄金基点」,而不是一味追求大。他们去年推出的 Find N,就是一个从「过日子」角度出发,设计出来的产品。通过采用 18:9 比例的外屏,Find N 最大限度保证了外屏的可用性,以及折叠模式下的握持手感,在同类产品中以轻巧著称。
对我来说,Find N 也是我第一台真正进入常用状态的折叠屏手机。我观察了下身边不少真的要用手机来干活的朋友们(大部分是内容工作者),发现 Find N 这个尺寸的思路应该是深受好评了,因为使用率上看,是我见到的最高的。
今年,OPPO 刚刚推出 Find N2,重量又比前代大幅减轻了 40 多克,这个重量是怎么大幅度降下来的,我还没有机会和刘作虎深入交流,但我拿着两代产品自己对比,确实感到明显的震撼,N2 太轻了,仅有 233g,这已经已经到了比 iPhone 14 Pro Max 更轻的状态了。我觉得这是很里程碑意义的产品设定,因为这第一次让折叠屏手机,进入了传统手机的重量区间。
我觉得折叠屏要想成为主流,首先就应该回到这种和消费者「过日子」的出发点上,更具体的说就别只是「一大遮百丑」,真的在轻巧这件事上较真儿,一克一克的把重量降下来。
02「认真」一点做产品
回看手机屏幕的进化史,厂商们也集体走过一段无脑弯路。
2017 年,各家厂商为抢先实现正面 100% 屏占比的「真全面屏」,纷纷设计开发了弹出式前置摄像头。
在手机顶部加一个频繁伸缩的「机械结构」,这个设计在实验室里是可行的,但到了更复杂的使用场景,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无论是进灰、异物阻挡,还是手机壳的开孔不准,都导致用户在使用中出现故障,甚至手机损坏。最终,这个设计遭到了消费者的拒绝,也被各家厂商弃用。
回顾这段历史,就是一段大家都在抢速度,生怕被别人抢了一个新潮流,但其实没有真正独立思考这是不是最该较劲的那一个点,且较劲的方式到底对不对。
放到折叠屏上,毫无疑问折叠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被深入较劲的点,比如折叠的体验到底好不好,「折痕」能被消除到什么程度等等,这些都决定了你的产品的「品质感」和可靠性有多高,决定了你的产品能在市场上走多深。
Find N2
记得去年 OPPO Find N 刚出的时候,正赶上极客公园创新大会,一位业界人人皆知,以挑剔著称的产品人朋友来后台,我就拿出自己刚到手的 Find N 问他这手机你给评价下?
他一边说着「折叠屏我觉得没得做…」一边接过手机开始把玩,过了大概也就 10 秒钟,就突然改口说:「哎,这个手机有点东西!」
其实这个时候他连手机都没点亮,但他说关键就是 OPPO 的这个铰链,你把屏幕展开过程中,它可以无极悬停,这个机构的阻尼感,它的可控制性,包括展开后屏幕的平整度,几乎看不到的折痕。这些跟他过去体验过的所有折叠屏手机,都不一样,是很有品质感的。
别以为这是「专业产品人」的视角,觉得用户未必体验到得到这些细节点。其实这些产品人之所以是专业的,恰恰源于他们知道用户会对什么有好感,对什么有震撼感。但很多时候怎么做,把较真儿的问题设定成什么,是个取舍问题。
反正在今年的 Find N2 上,OPPO 应该是对这根铰链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设计,应该是采用新的材料,进一步降低重量增加了强度、特别是进一步收窄了铰链的宽度。虽然这些都是在纸面上看不出啥性感之处,甚至是只看图片不拿到手里都难以感受到的卖点,但这是折叠屏真正值得认真做好的产品点。
用户对于产品的口碑,最终来源于实际应用。炫酷层面的东西,终究是递减的,一块大屏对你的冲击力,在你拿到它的一瞬间就到达巅峰,往后就不断衰减,直到散去。但「品质感」会累积,那些深入细节的优化,让人越用越喜欢,越用越回不去。
03 交付真正的「好用」
折叠屏的普及之路上,还有一头「房子里的大象」——软件适配。在一个智能手机占据绝对主流的开发生态里,任何「大屏系统」,都存在适配难题。
大部分开发者在适配大屏的时候,都只是简单地做一下拉伸、放大,因为很多「坑」是在 App 开发早期就埋下的,很难尊享,除非专门针对大屏系统重做一个版本。
这是折叠屏走向普及最关键的「内功」。因为对用户来说,手机屏幕尺寸并不只是一个数字而已,屏幕增大的真正意义在于增加「信息容量」,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,折叠屏带来的体验增量就会一直有限。
我去年曾和 OPPO 的刘作虎探讨过 Find N 这个独创尺寸的折叠屏,应用适配会是个不小的挑战,毕竟推动别人适配你的创新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事情。不过,一年来 OPPO 应该是用了很大努力翻过了这道坎。
这里面 OPPO 应该是提供了一些「解法」。比如 Find N 就利用它展开的内屏约等于「两块手机屏幕并排」的特性,推出了分屏模式,可以左右各显示一个正常比例的手机 App。
而针对一些电商 App,OPPO 则开发了「平行视窗」模式,针对那些多层级的 App,将两个层级拆开并排。比如天猫、京东等电商 App,就被拆成了左边是搜索结果列表,右边是商品详情页的形式。方便用户进行选择、浏览。
除了这些「技巧」之外,OPPO 也在推动更底层的改变。它和超过 90 个主流 App 的开发团队都建立了联系,共同推动解决软件适配的问题,还通过 AI 系统,对 App 组件在大屏下的布局进行自动重排列,提供弹性布局。
另外 OPPO 和多家手机厂商,应该都和谷歌保持着定期沟通,推动 Android 在未来架构升级时,会从底层引导开发者开发「自适应界面」,让 App 能适应各种长宽比例的屏幕。这样折叠屏手机才会最终不再需要再被开发一个应用版本。
很多时候创新这件事不是靠一个力量就能完整实现的。折叠屏手机做的再好,没有这种产品形态上真正好用的应用,甚至不能有一些明显比原来手机应用更好的「大屏体验」,那么这场折叠屏的变革就不是完整的。
我之所以对刘作虎出品的 Find N 系列这么推崇,甚至推荐 Find N2 这个年度产品给朋友们,归根结底还是觉得在这个产品上体现了一些不容易坚持的原则和 OPPO 对于折叠屏独特的思考。这种思考也让 Find N2 成为了在形态和体验上具有最独特引领性的产品。其实这些原则和思考也没啥高大上的,也是很简单的逻辑,难的是坚持践行下来吧。
OPPO Find N2系列新品发布会
如果折叠屏手机厂商们都在这些原则上「你追我赶」相互较劲,那才是我们这些用户想要的局面。什么时候折叠屏手机都能像 Find N2 这样不只是「看起来很酷」,而是真的「用起来很爽」,它的市场自然也就有指数级的变化了。